本站公告: 
 
要闻导读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导读

浅谈中华姓氏文化的传承和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2019-10-10 10:14:33 | 2974668次阅读 | 来源:中华薛氏网

作者:刘运河


中国现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对姓氏文化做了精辟的论述:“《族谱》记载中华民族的团结,由于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加以利用。中国国民和国家结构的关系,先有家庭再推到宗族然后才有国家......敬宗睦族的观念,深入中国人的脑筋......”(摘自《建国方略》)古谱中所说的“纪昭穆,以统族类” 即是这个意思。以家谱族谱为代表的姓氏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凝聚民心,促进民族和国家的大团结。

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有过四大古老文明,为什么唯有中华文明能够硕果仅存?许多人都在思索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和朋友们在不断的讨论中逐渐统一到一点,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经历几千年的风霜雪雨仍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姓氏文化深深植根于广大民众之中。中华文明能够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地从远古传承到今天,并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这离不开人们对历史渊源的追思缅怀、对家国历史风情的景仰纪念、对自身责任的省悟和担当、对继往开来使命的践行,离不开家族、姓氏文化的发扬光大。

姓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和基础承载平台。姓氏文化分有形和无形两部分,或者说其传承是由有形载体和无形载体共同完成的。有形载体主要指文字记载和文化建筑等实物遗存,文字记载如家谱族谱,姓氏文化建筑如祠堂、牌坊、纪念碑及陵园墓葬等。无形载体是指潜藏在广大民众心灵深处和血液当中的传统习俗和精神情结,比如每到清明、冬至等特定时节,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祭祀先人,缅怀他们的事迹,祈求他们保佑后代子孙;人到晚年,不管你离开家乡多久多远,总会想着要叶落归根。

家谱族谱是姓氏文化的集中代表。通常情况下,家谱族谱包括如下四个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源流,回答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二是世系,回答我处在本姓氏繁衍中的什么位置的问题;三是文化,记述本姓本族中有哪些值得骄傲必须传承的文化积淀,文化可分为两个部分:1.文治与教化,记载族人齐家治国、履忠行孝、光宗耀祖的事迹和贡献,2.艺文,这是本姓氏古今精英展示文学艺术风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成果以及民间精湛技艺的百花园;四是人物,记述本姓本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哪些值得引以为荣的人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哪些贡献,发生过哪些与这些人物相关联的重大事件。一部好的家谱,既可以起到存史、咨政和教化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满足广大宗亲在姓氏文化方面多层次的精神需求。家谱族谱是姓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全国各个姓氏家谱族谱的总和就是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平台。

中华姓氏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一方面通过家谱族谱等以有形载体形式留传后世;另一方面又通过祖祖辈辈口传心记的无形载体承继千秋。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接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诸如“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崇简朴,戒奢侈,禁赌博的道德规范,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梁启超语)等等,已经深藏在我们的心灵中,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是任何外界力量都摧毁不了的。姓氏文化在中国老百姓中根深蒂固,无论在突发的灾难面前,在外族入侵的时刻,还是在国内动乱时期,广大群众想方设法奋力保护家谱族谱,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正因为这样,中国的姓氏文化才能够跨越各种历史坎坷,从远古传承到今天。

对于中华姓氏文化及其相关宗族活动比如修谱,有两个认识误区,一曰“封建文化”,二曰“搞宗派,不利社会稳定”。

从远古到今天,以家谱族谱为代表的姓氏文化从头到尾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并在封建社会中不断改进和发展。姓氏文化中不可避免地留有封建文化的印记,混杂着封建糟粕,比如,对妇女的歧视和迫害,在国法之外私设公堂及订立号称“大于国法”的族规家法等。不用讳言,由于利益关系,在个别地区出现过由宗族活动引发的矛盾甚至械斗冲突,危害团结和社会安定。应该指出,在这些姓氏间矛盾冲突比较突出的地区,是与当地党和政府组织薄弱,平时缺乏对宗族活动的引导,不善于调解矛盾,事发时疏导工作不力有着直接关系的(不乏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我们不能因此而以片面的思想方法,眼睛只盯着局部的糟粕,对其精华主体视而不见,以偏概全,一谈到以家谱族谱为代表的宗族文化,就简单地扣上一顶封建主义的大帽子,以“搞宗派妨碍社会稳定” 为由,予以漠视,甚或打压禁止。这种认识和行为妨碍了中华姓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家谱族谱这种文化形式及其精华主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在这个意义上讲,姓氏文化是超阶级、超意识形态的,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执政党,为人民服务是她的根本宗旨,她是中国最大多数民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讲究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试想,如果我们割裂历史,摈弃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那么,不管以什么主义为指导思想,我们的执政理念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什么伟大的理想都会流于空谈。周恩来总理说过:“发行传代通谱,是深化本姓历史传统,加深血肉之情,巩固团结友爱精神;也便于抓好文化品德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摘自《周总理在全国第四届人代会安徽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才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姓氏文化应有的认识和态度。勇敢地挑起传承和发扬包括姓氏文化在内的优秀文化传统的重担,把姓氏文化打造成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带领全国民众履忠行孝、齐家治国、光宗耀祖、振兴中华,这是一种历史的责任!

现代文明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传统文化也只有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笔者在朋友们的引领下,十多年来接触姓氏文化,并做了一些初步研究,深感家谱族谱的现状堪忧。一是年久失修,有的族群甚至找不到老谱。二是很多老谱中错讹频现,本来古八股文就艰涩难懂,加上错讹,有些地方就成了凡人读不懂的“天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这是随着谱牒续修次数的增多逐渐积累起来的。三是老谱都采用老式体例,如苏式、欧式。这些老式体例发明于宋代,在当时是很科学的,适应当时的人口状况。随着人口的繁衍,族群的不断扩大,这些老式体例已经非常不适应修订大族群的人丁谱。四是由于上述原因,老谱不便于在群众中普及,尽管很多年长者对家谱顶礼膜拜,但能看懂的却很少,大多数情况下将其敬之高阁,对于青少年,这种老式家谱已经失去了传承魅力。一种文化载体一旦严重脱离群众又不改造更新跟上时代,那它的生命力就会枯竭。

把家谱族谱从高阁中解放出来,使其真正成为广大宗亲特别是青少年(传承的接力者)的精神财富,已是时不我待的事情。改造更新家谱族谱,至少可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

1. 在谱式体例上推陈出新。

2. 在修新谱时,对老谱的精华部分进行断句、考证、纠错、注释和存疑,最好将它翻译成白话文,加以对照,让广大宗亲特别是青少年都能读懂。

3. 扬弃封建糟粕,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打上新的时代烙印。比如,将革命先烈、劳动模范、新道德模范等列入谱首的人物篇;在艺文篇中加大展示现代科技成果和新时代精神风貌的分量,等。

4. 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家谱族谱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先进的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中华姓氏文化。具体讲,就是实行家谱族谱的数字化改造。这里说的数字化,不是简单地用电脑录入,做成光盘,个别地平面地上传到某个通信网站。这里说的数字化,关键在于设立容量巨大、功能强大、私密性极强的中国专有的姓氏数据总库,将各个姓氏的所有家谱族谱信息保存在数据总库中。一旦进入这个特定的姓氏文化网络,强大的搜索引擎会引领你在广袤的数据库中自由驰骋,查找你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与你所希望找的任何人进行亲情交流(前提是对方也进入姓氏网络)。有了这种网络谱,青少年乐于参与其中,姓氏文化的传承就后继有人了。这种网络谱可以做到既能保守私密,又能资源共享,使我们的族谱成为“天下谱”,同时还可有传统的纸质谱和小巧的光盘谱配套。这就要求有一整套缜密的录入软件、生成软件和管理软件相配套,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现代数字化技术,使得我们的先辈创修姓氏“天下谱”的梦想能够实现。

盛世修志,是国家兴旺的象征;盛世续谱,更是人文鼎盛的体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我们国家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昌盛的景象。各姓氏的家谱续修是从农村开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半地下操作,到新世纪逐渐转向公开,规模越来越大。中国的老百姓以他们珍藏在心底、融化在血液里的姓氏文化情愫激发出饱满的热情,家谱族谱的续修已是人心所向。大江南北,续修家谱八仙过海各行其是,其中许多有识之士正在对谱牒续修进行审视反思,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吸取以往家谱族谱的精华,去其糟粕,对谱牒做适应时代的改造更新,注入新时代精神,推广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但其中也不乏守旧取巧之人,他们或者仍片面地抱着古谱法不放,继续修脱离群众的“天书谱”,或者以简单的电脑录入打着数字化旗号自欺欺人。我国容量巨大的姓氏文化市场亟需政府出面引导和规范管理。

中国的老百姓有维系正统的优良传统。在续修谱牒等姓氏宗族活动中,广大宗亲殷切希望本族中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在职或退休的领导干部出来举旗把关,扶正祛邪,带领他们修好家谱族谱,使其成为广大宗亲手里的精神财富。

笔者认为,作为先进文化代表的共产党人,特别是那些口碑良好担任过领导职务已经退休的党员同志,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把握政策方向,团结热心姓氏文化的文化人和企业家,带领广大宗亲,把家谱族谱打造成继承优秀传统、体现新时代精神、与现代最新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既通俗易懂又不失高雅的、凝聚人心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大团结的、先进的中华姓氏文化载体,使其在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中争奇斗艳,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共产党人在中华姓氏文化传承中的历史使命!


更多
[关闭]      [返回]
热点标签
相关文章+more
最新公告+more
友情链接+more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薛氏家风  圆圆满满做事  堂堂正正做人
邮箱:zhonghuaxueshi@sina.com    QQ群:423616073
中华薛氏文化研究会
京ICP备15014888号